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

分類VS定型

我們有多認識自己呢?
由公元前460,古希臘開始,人類已會從人的「體液」來命名不同脾性類型。其中,最著名希波克拉底(前460年-前370年),為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之醫師,會將脾性分為:黏液型(過多的黏液產生鎮定、冷淡、和無動於衷的脾性)、憂鬱型(過多的黑膽汁使人產生憂鬱和認真丟脾性)、膽汁型(過多的黃膽汁使人產生熱情和樂觀的脾性)、多血型(過多的血液愉快和激昂的脾性)
柏拉圖在《理想國》的「社會角色」下定義與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論帶密切的關係。「理想思維者」(思想家和邏輯研究者)、「管理者」(實際和富常識╴惑照顧別人和訂立法例)、「理想主義者」富直覺和敏感,能維護社會的道德和倫理價值。最後一類--「藝術者」(以熟練和實際的方法製造所有事物和執行所有事情。)

到近代,被人認為性格類型理論的始創人--瑞士心理學家容格(Carl Jung)。容格把四種類型
形容為智力導向、身體導向、感覺導向及直覺導向。而十分著名的16種人格MBTI(the Myers-Briggs Type Indicator),亦是由Kathryn Cook Bridggs and 她的女兒Isabel Bridggs Myers 從容格的研究工作中得到啟發。不同性格類型的人,他們應對喜好、特性和性格取向都會以自己的偏好去搜集接受資料、選擇生活方式等。 16種性格類型被分為四個基本脾性類型: 「憑直覺推理」、「以知覺判斷」、「憑直覺感知」和「以知覺感知」。

慢慢發展帶PD(待續)。。。
近排仲學埋TTI-DISC (可參考TTI網頁,亦可留意來緊建立的網誌

人類會將性格分作不同的類型,在生活裡,我們亦都會習慣分類。例如,我地會將一大堆不同種類的動物會從四隻腳、兩隻腳、或在不同空間生活而分類,即使我們將一樣動物如狗怎樣分類,它仍是一隻狗,只是用不同的角度認識它。正如認識自己一樣,我們可以從PD、MBTI、DISC 、九型人格等不同的工具來了解自己,但我們仍然是我們,不要用這些性格類型來定型自己或局限自己。人完成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,但至少有框架、模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預計。所有的性格工具都是協助自己認識了解自己及別人,繼而提升自己與不同合作、溝通的能力。

人不是孤島,每天都要與不同的人接觸,而每個人與自己總是不一樣,有一些總是額外投契,有些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。就開放的態度接受每人都是獨特,世上沒有兩個我,除非你是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